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经典十一篇)
时间:2025-06-07 载文圈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1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2
一、圆
1、圆的有关性质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圆,固定的端点O叫圆心,线段OA叫半径。
由圆的意义可知: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就是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圆弧,简称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圆形叫弓形。
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同心圆。
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二、过三点的圆
1、过三点的圆
过三点的圆的作法:利用中垂线找圆心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圆的内接三角形。
2、反证法
反证法的三个步骤: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③由矛盾得出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例如:求证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证明:设有两个以上是钝角
则两个钝角之和>180°
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不可能有二个以上是钝角。
即最多只能有一个是钝角。
三、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理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两条弧。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个条弧。
推理2:圆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四、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实际上,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顶点是圆心的角叫圆心角,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弦心距。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
推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五、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推理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理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理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由于以上的定理、推理,所添加辅助线往往是添加能构成直径上的圆周角的辅助线。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3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⑴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⑵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⑶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⑷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3、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5、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6、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7、提取公因式步骤: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8、平方根表示法: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9、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10、平方根性质: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定义不同、表示方法不同、个数不同、取值范围不同。
12、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
13、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4
1、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
(1)正数: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3、有关数轴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是一条直线。
(2)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是有理数。
(3)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
(2)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相反数是本身的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4、任何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
5、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大;
两个负数比较:先算出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法
(1)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一致,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之和.
(2)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当两个加数绝对值不等时,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当两个加数绝对值相等时,两个加数互为相反数,和为零.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7、有理数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8、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最简的形式,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14+12+(-25)+(-17)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14+12 -25-17,可以读作“正14加12减25减17”,也可以读作“正14、正12、负25、负17的和.”
9、有理数的乘法
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第一步:确定积的符号 第二步:绝对值相乘
10、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11、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一定相同)
倒数是本身的只有1和-1。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5
一、平移变换: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2、性质:
(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分清题目要求,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分析所作的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健点;
(3)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关健点;
(4)连接所作的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5)写出结论。
二、旋转变换: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说明:
(1)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的;
(2)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
(3)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
(4)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一个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⑤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旋转角;
(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3)将图形的关键点和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度数,得到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说明:在旋转作图时,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即为旋转角。
常见考法
(1)把平移旋转结合起来证明三角形全等;
(2)利用平移变换与旋转变换的性质,设计一些题目。
误区提醒
(1)弄反了坐标平移的上加下减,左减右加的规律;
(2)平移与旋转的性质没有掌握。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6
(一)有序数对
1、有序数对: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坐标:数轴(或平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X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三)坐标
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四)象限
1、象限: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一般,在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
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2、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
点到y轴的距离为|x|;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
3、三大规律
(1)平移规律:
点的平移规律
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左减右加;
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图形的平移规律,找特殊点。
(2)对称规律
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7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⑴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⑵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⑶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⑷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线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与勾股定理联系,可得对角线与边之间的关系,即边长的平方等于对角线一半的平方和。
3、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5、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6、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7、提取公因式步骤: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8、平方根表示法: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9、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10、平方根性质: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定义不同、表示方法不同、个数不同、取值范围不同。
12、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
13、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14、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数类型: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后等于a的正数。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8
函数
①位置的确定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位置的确定
坐标变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特征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坐标的符号与点的象限位置
对称问题:P(x,y)→Q(x,- y)关于x轴对称P(x,y)→Q(- x,y)关于y轴对称P(x,y)→Q(- x,-y)关于原点对称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函数的定义
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式子有意义的条件、图象法) 56、函数的图象:变量的变化趋势描述
②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的.图象:直线,画法
一次函数的性质(增减性)
一次函数y=kx+b(k≠0)中k、b符号与图象位置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设二列三解四回)
一次函数的平移问题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图象法)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1)一次函数与方程综合(2)一次函数与其它函数综合(3)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4)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9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⑴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⑵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⑶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⑷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线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与勾股定理联系,可得对角线与边之间的关系,即边长的平方等于对角线一半的平方和。
3、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5、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6、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7、提取公因式步骤: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8、平方根表示法: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9、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10、平方根性质: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定义不同、表示方法不同、个数不同、取值范围不同。
12、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
13、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14、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数类型: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后等于a的正数。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10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识点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个重点,下面就对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划分:
第一类:与四边形的对边有关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类:与四边形的对角有关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三类:与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一次函数
(1)定义: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k为常数,k≠0)
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的关系: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
当k0时,直线通过一、二、四象限;
当k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
2.二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a,b,c为常数,a≠0,),称y为x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
(3)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
当a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
5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
3.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k/x(k为常数且k≠0)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
当K
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2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11
1、初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加一倍。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相似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弦高公式是关键。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切圆,内角平分线梦园。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
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
2、初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学习几何体会深,成败也许一线牵。
分散条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辅助线。
畏惧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观念变。
熟能生巧有规律,真知灼见靠实践。
图中已知有中线,倍长中线把线连。
旋转构造全等形,等线段角可代换。
多条中线连中点,便可得到中位线。
倘若知角平分线,既可两边作垂线。
也可沿线去翻折,全等图形立呈现。
角分线若加垂线,等腰三角形可见。
角分线加平行线,等线段角位置变。
已知线段中垂线,连接两端等线段。
辅助线必画虚线,便与原图联系看。
3、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4、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5、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6、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7、解方程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
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8、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9、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
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10、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11、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
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上算。
12、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13、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
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14、因式分解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15、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
【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16、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17、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18、比和比例
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
载文圈小编精心推荐:
- 高考复习物理必考知识点 |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19、解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
20、求比值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
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21、正比例与反比例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22、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23、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24、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25、比例中项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会遇到。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少不了。
比例中项很重要,多种场合会碰到。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有不少。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出现了。
同数平方等异积,比例中项无处逃。
26、根式与无理式
表示方根代数式,都可称其为根式。
根式异于无理式,被开方式无限制。
被开方式有字母,才能称为无理式。
无理式都是根式,区分它们有标志。
被开方式有字母,又可称为无理式。
27、求定义域
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28、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2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30、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31、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32、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3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34、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35、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注】恒等式
36、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b、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b、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37、正比例函数的鉴别
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是否,辨别需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要。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38、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39、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40、反比例函数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点。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41、二次函数
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眼。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选。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础。
【注】基础抛物线
42、直线、射线与线段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
43、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共线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直平之间是钝角,平周之间叫优角。
互余两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补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平角反向且共线,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钝角界于直平间,平周之间叫优角。
和为直角叫互余,互为补角和平角。
44、证等积或比例线段
等积或比例线段,多种途径可以证。
证等积要改等比,对照图形看特征。
共点共线线相交,平行截比把题证。
三点定型十分像,想法来把相似证。
图形明显不相似,等线段比替换证。
换后结论能成立,原来命题即得证。
实在不行用面积,射影角分线也成。
只要学习肯登攀,手脑并用无不胜。
45、解无理方程
一无一有各一边,两无也要放两边。
乘方根号无踪迹,方程可解无负担。
两无一有相对难,两次乘方也好办。
特殊情况去换元,得解验根是必然。
46、解分式方程
先约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转化出。
特殊情况可换元,去掉分母是出路。
求得解后要验根,原留增舍别含糊。
47、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审设列解双检答。
审题弄清已未知,设元直间两办法。
列表画图造方程,解方程时守章法。
检验准且合题意,问求同一才作答。
48、两点间距离公式
同轴两点求距离,大减小数就为之。
与轴等距两个点,间距求法亦如此。
平面任意两个点,横纵标差先求值。
差方相加开平方,距离公式要牢记。
49、矩形的判定
任意一个四边形,三个直角成矩形;
对角线等互平分,四边形它是矩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叫矩形;
两对角线若相等,理所当然为矩形。
50、菱形的判定
任意一个四边形,四边相等成菱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互分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叫菱形;
两对角线若垂直,顺理成章为菱形。
-
推荐阅读: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7篇)
高考复习物理必考知识点(精品十六篇)
高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热门十四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5(必备三篇)
2025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通用9篇)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有哪些(合集十一篇)
-
想了解更多【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本文来源:http://www.zq153.com/zonghe/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