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通用9篇)
时间:2025-06-05 载文圈[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1
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六种物态变化。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2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自任职以来,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端正,师德良好;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积极向上,服从安排,团结关心同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我积极参加学校和团委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提高了自身的思想素质,增强了依法从教的法制观念。并始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德为首。
二、在虚心学习学习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勤奋地读书、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我爱读书,再忙的时候没有放弃读书。一年来,我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等教育专著,同时阅读了向老师借予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和学校给每位班主任下发的《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并积极参与交流,多次听其他班级的主题中队会。向张梅华老师,李祥老师等学习。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而且学到了许多管理班级的技巧和书本上学不到的智慧。学校组织听评课和预学案的研讨等学习活动时,我也都积极参加,不放过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学习前辈们优秀的教学教法。
三、在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因为个人私事耽误工作时间。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而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遇到老师请假,也能够积极服从安排,认真代好课。能及时地把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向领导请示,汇报。同事之间,能够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沟通,及时交流工作心得。
四、在工作方面
高中的物理教学给了我不小的压力,所以从一起始接到通知说要让我教物理我就紧张了一下。还没开学就开始拿起高中的课本开始学习。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主动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教法,参与教研组的各种活动,利用网络、等各种方式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对于工作的认识,吸取优秀物理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
1、在课堂教学方面,我精心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尽可能让所有的孩子能参与实验、参与动手,为此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每次上实验课,我都要请周老师帮忙准备实验材料。
2、在科研方面,我也不甘落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历,认真做好反思,并将自己的反思所得整理成文。
3、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作方面,我从教材抓起,并延伸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三)反思:虽然在物理教学工作已经初窥门径,然而细细反思,依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曾看过陈桂生教授写的文章:教书就是要研究学生,“备课”不如“备学生”,要将现代课程真正转化成“学生经验的课程”。
2、与学科外教师交流不够。作为物理教师,科目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但难度不小,许多疑难点都需要从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得科学解答,和本学科教师的探讨也比较多,从其他学科老师身上我们也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数学老师思维的严密性等等,美术、音乐老师多数多才多艺,从他们身上更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也多一些爱好和乐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于从不同学科教师身上吸取他们的长处,能更好的促进我的成长。
因此,需要真正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认识到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前的知识基础,细致的思考引导学生建构概念的教学设计步骤,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我严格自律,严守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喜欢和同学们融为一体。我相信,通过自己积极钻研、勇于探索、不甘落后、虚心学习,在将来一定能尽快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3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金属类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大多数非金属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国际制单位是千克(kg)4.1t=103kg1kg=1000g=103g1g=103mg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纸片变成纸团)
质量不随物体的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篮球放在教室和太空)5.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改变而改变。(一定质量的水变成冰)
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改变而改变。(餐具消毒)6.天平的使用:先看、估测再使用。
①看天平的称量,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质量)②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避免被测物体超过天平的量程;方便加砝码。
使用口诀: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左物右码,加码从大;求和为称,正确记录。7.特殊测量:取多测少法
例: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m,可取10的整数倍个大头针(一般20-30个),测出总质量m总,再除以总个数就是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写成公式:m=m总/n
形状规则:利用数学公式直接计算
8.测量物体体积可以下沉的物体:排液法溢液法
形状不规则
不能下沉的物体:捆绑法悬挂法9.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先把它放在水中吸足水后再测量。10.常用到的体积单位:ml、l、cm3、dm3、m3
1ml=1cm3=1×10-3dm3=1×10-6m3
11.等容法: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使用,利用的是转换的思想。
例:一位同学要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水、量筒、烧杯。结果一不小心将实验室中的量筒打碎了,问该实验能不能继续进行?如果可以,应该怎么进行该实验?分析:①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空。
②给烧杯中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总,则水的质量m水=m总-m空③此时烧杯中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V烧杯=V水=m总-m空/ρ水④把水倒掉,给烧杯中装满牛奶,测出总质量mˊ总,则牛奶的质量为m牛奶=mˊ总-m空因为是装满,所以V牛奶=V烧杯=V水⑤ρ
牛奶
=(mˊ总-m空)ρ水/m总-m空
12.剩液法:测量具有粘滞性液体的密度。
例: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方案一:先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空,然后向其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总质量m总,然后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测出食用油的密度ρ水=m总-m空/V.
评价:该方案的缺点: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完全倒入量筒,导致食用油的真实体积减小,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方案二:向一个空烧杯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总质量m
总,
然后向量筒中任意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烧杯中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
剩,
则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m总-m剩,从量筒上读出食用油的
体积V。则食用油的密度为ρ油=m总-m剩/V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4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5
一、教学工作
(1)针对高中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差方案:物理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础教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考纲,对考纲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考纲中的每一个考点都熟练。
(4)查阅大量教学杂志,对各地的新信息、新题型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把较好的资料,较好的新题、信息题复印出来,张贴出来,让学生及时了解高考的新动向,有针对性的复习。
(5)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并且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各种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实验题的做法。
(6)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二、方法和措施
(1)坚持课堂随时练
在平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习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习。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
我每周都要抽一节晚自习,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坚持章节单元练
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习巩固。我精选习题,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
三、存在的问题
教学一段时期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我每个班随机学生进行研讨。让他们总结一下前一段学习中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老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应该避免哪些,你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也有些学生入学时基础差,但我并不因此而忽视他们。除了平时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谈话之外,还专门为他们开激励会。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方。
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探究与实践共行,汗水与心血同伴。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去奋斗、去探索。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倾注热情、付出心血、洒下汗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探究。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积极认真的投入工作中去,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6
一.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二.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三.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课后的练习要到位,多做题才能丰富自己的解题经验.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7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
zq153.com小编精心推荐:
-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考复习物理必考知识点 | 2025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 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8
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r2m1m2,其中G=6.67×10-11 N·m2/kg2,称为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Gr2Mm=mrv2=mω2r=mT2π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R2Mm,gR2=GM.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r2Mm=mT24π2r,得出天体质量M=GT24π2r3.
(1)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ρ=VM=πR34=GT2R33πr3
(2)若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GT23π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就可求得天体的密度、
3、人造卫星
(1)研究人造卫星的基本方法: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r2Mm=mrv2=mrω2=mrT24π2=ma向、
(2)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①由Gr2Mm=mrv2得v=rGM,故r越大,v越小、
②由Gr2Mm=mrω2得ω=r3GM,故r越大,ω越小、
③由Gr2Mm=mrT24π2得T=GM4π2r3,故r越大,T越大
(3)人造卫星的超重与失重
①人造卫星在发射升空时,有一段加速运动;在返回地面时,有一段减速运动,这两个过程加速度方向均向上,因而都是超重状态、
②人造卫星在沿圆轨道运动时,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凡是与重力有关的力学现象都会停止发生、
(4)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 km/s.这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也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若7.9 km/s≤v<11.2 km/s,物体绕地球运行、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 km/s.这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若11.2 km/s≤v<16.7 km/s,物体绕太阳运行、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 km/s这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若v≥16.7 km/s,物体将脱离太阳系在宇宙空间运行、
题型:
1、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或近似等于重力,则:GR2Mm=mg,所以g=R2GM(R为星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g2g1=R12R22·M2M1.
2、求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若设离星球表面高h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h,则:G(R+h)2Mm=mgh,所以gh=(R+h)2GM,可见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ggh=(R+h)2R2.
3、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
(1)近地卫星其轨道半径r近似地等于地球半径R,其运动速度v=RGM==7.9 km/s,是所有卫星的最大绕行速度;运行周期T=85 min,是所有卫星的最小周期;向心加速度a=g=9.8 m/s2是所有卫星的最大加速度、
(2)地球同步卫星的五个“一定”
①周期一定T=24 h. ②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一定③线速度(v)一定④角速度(ω)一定
⑤向心加速度(a)一定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9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作为教师应意识到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指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全面素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在在备课过程中对于问题设计以及课堂提问要注意实效性。预习问题的提出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学情等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整个有效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积极带入思考、认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领略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注意到问题的系列化,而且要注意到问题要有代表性。总结归纳、指点迷津
二、初三物理教研活动内容
本次初三物理学教研活动共听课五节,前三节匀为复习课,后两节为新。三节复习课内容基本都是串并联电路及电路图。宋桂春老师复习了电流表与压表的使用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与作用,然后学生自己有选择性的进行练习,并找学生进行讲解。建议:对于练习片子的处理时,教师要把握好生难点让学生强化练习,同时对于个别性问题及学生普遍性的错误教师最好进行点播引导解决。王艳华老师是让学生按练习片子逐个问题进行练习,并进行了反馈。建议:不能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对答案,有些问题的处理还是需要教师指导。同时教师对
于个别问题应该进行拓展总结,归纳出同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黄国义教师是对前边的教学内容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找学生进行反馈。建议:教师尽可能活跃课氛围。菅雨琪、贾琼教师上课内容为新课,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菅老师先是复习归纳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及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而后进行练习,建议:板演的问题和板演的学生要有选择性。贾老师是由单纯两电阻的串联与并联问题变成其中的一个电阻变更了滑动变阻器的问题,又是如何再谈单纯的两电阻的问题,同时做到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一方面使问题简单化同时又找到同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课前展示的内容教师事先有所了解,注意把关,真起到复习巩固的培养能力的效果。
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意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尽可能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精炼、严密,讲究抑扬顿挫同时要学会煽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对于课堂教师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个别学生能讲清楚的尽量由学生讲解,但有些知识需教师来指导的教师还是要讲的。
4、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备学生,熟知学情,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加大课堂容量,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
5、教师要深入课之中,充分及时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随堂妥善处理。同时对于教学中学生回答时有独特之处必须予以鼓励。
6、对于阶段性复习,教师最好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如利用练习片子,那么在练习过程中要有选择性和真对生,一节课下来之后教师或学生对同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要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今后再遇到此类问题能够游刃有余。
-
推荐阅读:
2025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通用9篇)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7篇)
高考复习物理必考知识点(精品十六篇)
最新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汇集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5(必备三篇)
-
更多精彩的[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继续浏览:[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本文来源:http://www.zq153.com/zonghe/4766.html